各位亲爱的大树们、小树们、伙伴们:
十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成长之树、对于我们每一个投身其中的人,却是真真切切的日夜坚守,汗水、泪水和爱的累积。
时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拿一分钱,全身心地投入去做这件事,而且一做就是十五年?想要知道答案,请听我分享几个故事。
幺妹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赫章幺妹的。我第一次见到幺妹是2014年3月,那时候幺妹在石丫小学读四年级。那天刚发放完助学款,幺妹就找到我们说,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因为她家盖了新房子。从此,我开始关注这个爱漂亮的女孩。幺妹家有5口人,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哥哥,爸爸妈妈和两个哥哥没读过书。因为没有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所以也没有办法走出去打工。幺妹家的新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盖了起来,但是连个门都没有。
第二次见到幺妹是她读六年级。她又找到我,说她想去读初中,可是她父母不想让她读了,她希望我们去做做她父母的工作。这次是我跟发发去的。不善言辞的幺妹爸爸用我们听不大懂的方言不断重复着“穷”“彩礼”“两个儿子娶亲”。大概意思我也听明白了。我们聊了很多,劝了很久,最终幺妹爸爸点头同意了。我还是有些不放心,半开玩笑地说:不会反悔吧!他呵呵一笑说:不会的。于是我说:我们拉个钩吧!并且像孩童一样说了五百年不许变。新学期开学,幺妹在松林坡中学提供的资助名单里,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第二年春天,也是我第三次见到幺妹。她竟然三天后要出嫁了。那个和我拉过钩的父亲除了不断重复“太穷了”“读不起了”,再也没有别的话。这个时候我也只能无奈叹息。
幺妹的遗憾,深深刺痛了我:如果我们的脚步能再快一点,早点来到石丫,他的两个哥哥或许也能去上学,读了书也能出去打工。如果我们的资助力度再大一点,幺妹的父母也不会为了哥哥娶亲让她早早出嫁来换彩礼。从那时起,我就坚定了信心,助学这件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幺妹的故事也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坚持的意义——与时间赛跑,为每一个可能的“幺妹”带去希望。
多杰措姆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石渠多杰措姆的。石渠走访结束,因为高反,我们一般要在玉树住一晚,休整一下,再返程。那天我们住在香德尼玛大酒店,前台一位藏族小姑娘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当我们走进大堂,她热情地打招呼问好;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来等人,她给每个人都端上一杯热水;问她哪里有火锅吃,她不厌其烦地推荐了好几个地方供我们选择。第二天早上我们退房需要开发票,把开票资料提供给她。她的眼睛里突然放出了光,她说她知道成长之树,她就是曾经被成长之树资助的学生。
我立刻在手机查了一下资料,多杰措姆小学毕业后去了县城读书,之后与成长之树失去了联系。在跟她交谈中,她反复表达虽然没有读完初中,辜负了成长之树叔叔阿姨们的期望,但是心里一直记着成长之树。她说如果没有成长之树,她不可能有机会来到玉树工作。她目光中的感激,她待人接物的素养,她自食其力的能力,深深震撼了我。
多杰措姆未能完成学业确实有点遗憾,但是毕竟小学毕业有了一点文化,才“走了出来”,这让我对“知识改变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改变,未必是世俗定义的一定要学业有成,而是赋予每个孩子选择的权利、融入社会的能力和向上生长的动力。
从那时起,我再一次坚定了成长之树的核心理念:在选择孩子资助的时候坚持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一个条件,因为我们深信“读了书一定会有改变的机会”,他们都将以各自的方式绽放光芒。 这份坚持,是对每一个孩子独特价值的尊重与信任。
崔云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大树崔云的。崔云既是成长之树的资助人(大树),也是我们非常优秀的志愿者。
有一年元旦,苏州英格玛组织义卖活动,我们也应邀去参加了。因为缺少义卖品,情急之下崔云就让她妹妹崔丽把自己经营的烟花拿出来卖。怎么卖呢?烟花的成本归崔丽,利润捐成长之树。现场操作的时候,卖掉烟花的一半扫崔丽个人的二维码,另一半扫腾讯公益“别让崽崽们再失学”项目的二维码。那天我没有去现场,复盘的时候,大家提到这个问题,我立刻意识到“违规”了。因为在成长之树无论是义卖活动,还是义拍活动,收款码一般都是公益平台上项目的二维码,绝对不可能出现扫个人二维码的情况。
我严厉地批评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你们在现场,为什么对这样一个“违规”现象熟视无睹?崔云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当时她很委屈,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崔云是委屈啊,她也是为了成长之树能够多筹点善款。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崔云开着她的那辆豪车玛莎拉蒂装了一车义卖品,又去现场了。
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了。坚持的道路上,有波折,有委屈,有争执、有辛苦,但志愿者们从未放弃。他们心底最纯粹的善良与担当,是成长之树最坚韧的筋骨、最蓬勃的生命力。
成长之树有这么优秀的志愿者,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
一笔“巨款”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也是关于大树的。2013年10月我们第一次筹集管理基金,也就是机构的管理费用。10月9日我们突然收到一笔“巨款”3000元,这个在当时来讲确实是一笔“巨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三年我们用掉的管理费用还不到3000元,那个时候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是志愿者。
后来我们找到了他,他是太仓一位做物流的老板。我问他:“你怎么这么相信成长之树?”他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说2023年资助了175个学生,我每天都在网站上点击查看,10月7日我发现全了,175个学生的助学款都发下去了。我相信你们了。”是的,那年最后一批助学款就是十一黄金周期间发放的,签收单是10月7日上传网站的。
这件事给了我无穷的坚持的动力。只要你把财务做到透明公开了,是有人相信你、支持你的。这3000元,不仅是捐赠款,更是信任;而175份签收单,记录的不仅是发放详情,也是成长之树承诺的兑现。
对于慈善,很多人是观望的,甚至是质疑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去了哪里?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财务公开透明作为核心原则,它铸就了成长之树的生命线。这份原则的坚持,是我们对大树、小树、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听完我的故事,关于我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我想大家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十五年,我们共同书用“坚持”写了一份答卷:
我们的大树(资助人和志愿者)从2011年的36人,增加到目前的XXX人。
我们的小树(受助学生)从2011年的18人,增加到目前的XXX人,分别在全国的12个省38个县。
截止目前,已经考取大学XXX人。
站在十五周年的新起点,回望来路,崎岖与荣光并存;展望前程,责任与希望同在。最后,我想说,唯有坚持才能不负众望。我们继续一起加油!(本文是汤永坚在成长之树十五周年总结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