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我第一次参加成长之树工作团队的学生走访工作,从此,成长之树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千万种相遇总是有着类同的故事情节,我也不例外,当苏州团委的伙伴和我说起这个“靠谱”的组织时,我想我们已经结缘了。
“一对一助学”,“财务公开”,“资助学生信息收集”,“资助款发放到位”,“制度合理清晰”……这些真实的了解,让我们这些成长之树的大树可以安心的、义无反顾的牵起“小树”们的手。
我从会员,到成为工作团队的一员,这样身份的转变让我深切的感受、理解了成长之树的助学理念,并且愿意将他告诉更多的爱心人士。在爱的传播下, 2016年7月年成立了成长之树苏州13小组,我为组长,至2017年8月,从13组中又划出了苏州19小组,发展会员66人,也就意味着发展的会员们帮助了至少66位需要帮助的孩子。一年多的工作团队经历,我参与了学生信息收集、会刊信息收集、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走访、资助学生的活动组织、成长之树各项大型活动的参与及配合、爱心义卖品的招募收集等等。看似简单细微的一个工作,却囊括了太多成长之树人的心血和付出。
2016-2017,在成长之树的工作平台上还做了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艺术教育普及、素质能力提升。此项目由我牵头,在民工子弟学校明星小学进行,受益人群将近1600人,历时8个月,共上118堂音乐、美术课程,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我们还自发组织编辑了音乐,美术艺术教材,其中除了回顾课程内容以外,还增加了练习巩固测试题,帮助学生在家里继续学习艺术课程。
一件无关乎个人利益的事情能够促成,必定有她的核心价值。
统筹艺术普及项目,涉及到前期的项目调研、校方沟通、老师招募、排课、制作课程大纲、课件PPT、现场跟进、项目总结、无数的人员协调、无数的文字整理、无数的措手不及…….可是我和我的伙伴们却拥有了孩子们回馈的无数的感恩的渴望艺术的心。有时候,老师还没有走,小朋友们就拉着老师的手问她们下次什么时候来;当他们听到封存的钢琴发出美妙的音律时,脸上绽放着欣喜;当一个没法正常说话的孩子,双手托举绘画作品时的成就感时,我们义无反顾。
在统筹给孩子们体验艺术、欣赏艺术的活动工作中,得到很多有共识的单位和老师的帮助,孩子有机会去到金鸡湖美术馆参观画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在苏艺培训的帮助下,孩子们第一次走进大剧院欣赏少儿艺术舞蹈展示;还有交响乐团,还有苏大音乐学院……太多的社会力量也在助力着我们。与其说是我调动整合了社会资源,不如说是,在成长之树的平台上,无数的人,一起在表达爱。
教育平权、艺术无界是我们未来一直前行的方向,将会促成我们帮助更多渴求学习的孩子。
今天,我是成长之树的爱心大使,是因为我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爱心大使们的共同努力,感谢成长之树的平台给我们机会付出,感谢孩子们给我们表达爱的机会。
我希望:成长之树,我们一直在一起。 (本文作者刘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