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介绍
资助对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发布在网站上供大家选择资助?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章程》里这样描述:成长之树选择资助的学生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来自贫困地区。指国家每年颁布的贫困县所在的地区。
第二,来自贫困家庭。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或家庭主要成员已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收入低于家庭正常开销。
第三,在校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第四,可送达性。助学款可通过成长之树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在一定条件下送达。
这四个条件里面,第一条“来自贫困地区”和第三条“在校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比较好理解,也具有可操作性。今天重点介绍第二条“来自贫困家庭”和第四条“可送达性”。
对于贫困家庭的界定,我们分两类地区,设置了不同的参考条件。第一类是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和四川省的甘孜地区;第二类是除了第一类以外的其他地区。
如果资助对象来自第一类地区,而且资助对象所在的村庄没有小卖部,那么这个村庄里在上学的孩子全部资助。如果资助对象所在的村庄有小卖部,那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获得资助:(1)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家里有四个及以上孩子需要抚养;(2)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孩子需要抚养;(3)父母双方都在家务农,家里需要抚养的孩子没有限定。从这些条件可以看出来,留守儿童不是成长之树的资助条件。
成长之树为什么把“村庄没有小卖部”作为一个“全部资助”的条件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2013年3月当成长之树第一次走进贵州省赫章县石板村的时候,被这里的贫穷状况惊呆了,在学生家里住了两天,大家的心情非常糟糕。要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汤老师建议喝点酒,结果张老师告诉我们村里没有小卖部。大家想想,如果一个村庄里“没有小卖部”是一种什么情况?说明这个村庄跟外界没有“交流”,是何等的闭塞?“闭塞=贫穷”,于是,把“村庄没有小卖部”作为一个“全部资助”的条件。这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我们在赫章县找出四所学校全部资助,分别是石板小学、石丫小学、龙塘小学和小海小学。后来,从赫章县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这四所学校就是当地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学校。
那么第二类地区获得资助的条件是什么呢?主要有:(1) 家长或学生残疾,全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2)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事故受伤,全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3)家庭成员患重病;(4)单亲家庭中,家长收入不稳定等。当然,第二类地区获得资助的条件同样适合第一类地区。
上面介绍的是获得资助的第二个条件“来自贫困家庭”,接下介绍获得资助的第四个条件“可送达性”。这同样是一个条件非常重要的条件,好多地区就因为当地没有合适的志愿者,“一对一”助学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这里志愿者的概念跟一般意义上志愿者的概念是不同的,我们需要2-3年的考察期,只有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成长之树的志愿者。因为当地志愿者的责任重大,我们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当地志愿者去完成的,比如学生信息采集,走访,发放助学款等。目前,成长之树在当地的志愿者只有12人。
从理论上讲,只要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经过一定的流程,就能获得资助。这个流程是:第一步,学校提出申请;第二步,当地志愿者走访核实;第三步,工作人员依照标准进一步核对无误后,在成长之树官网上发布。供大家选择资助。
最后介绍一下成长之树目前的助学点:
江西省泰和县(第一个助学点)、东乡县
贵州省赫章县(重点地区)、水城县、仁怀县、遵义县
四川省石渠县(重点地区)
甘肃省平凉地区、正宁县
青海省同仁县、泽库县、海东市
湖北省阳新县、蕲春县
河南省光山县
江苏省泗阳县
云南省宁洱县
重庆市武隆县
小问题:某学生今年考上了大学,资助人想继续资助,可以吗?
答:不可以。按照成长之树获得资助的条件,大学生不在成长之树的资助范围内。如果资助人想继续资助,可以通过其他组织或其他方式。